标题:
请高手进来做扫盲工作
[打印本页]
作者:
狂躁症
时间:
2006-8-7 01:51
标题:
请高手进来做扫盲工作
各个铃声格式,MP3 WAV MMF MID 等等,各自的特点和缺点是什么?哪个的音色最饱满?分别用什么工具制作?和弦好像还有不同的级别,怎么区分、识别不同的手机适用哪些和弦?制作铃声有些什么小窍门?请指教~
作者:
小小雨
时间:
2006-8-7 10:00
手机铃声功能目前多指铃声效果是单音还是和弦音;内存铃声容量;自编铃声功能/录制铃声功能;下载铃声功能等主要几个功能。
单音/和弦音/真人真唱
单音:单音铃声就是指铃声由一个单音组成的声音。单音的铃声可以说已经过时了。
和弦音:和弦是在根音的基础上按三度一次叠加的规则在音程上进行叠加。
真人真唱: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真人真唱的铃音,如mmf、wav、wma、mp3、aac等。真人真唱的铃音可以说是目前很流行的铃音。
内存铃声
目前手机都自带内存铃声,一般这些铃声多为名曲或当前比较流行的歌曲为基础制作的,内存铃声的多少或类型由手机厂家控制。
自编/录制铃声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已不光是人们的通讯手段也同时成为了人们的个性的体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再只用厂家提供的手机铃声。这样自编/录制功能应运而生,这种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爱好自编或录制其他声音作为其手机铃声。
下载铃声
下载铃声功能可以使用户在网上或其他途径下载现成的铃声,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又可以免去自编的麻烦工序。
铃音格式
MID(MIDI格式):
支持机型:几乎所有机型都支持mid格式铃音,单因其单音和弦不同,锁支持的mid和弦也不同。
MIDI不是器材。MIDI是一种语言。就像电脑只听得懂0与1一样,MIDI是一种通用于电子乐器及相关器材之间的一种语言,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码接口)的简称。是SMF (标准MIDI)多媒体数据形式。其标准的文件格式为:mid。
所谓和弦:手机的和弦数目等于midi格式中的音轨数,但是手机的每个音轨都是单音音轨,这是与我们在电脑上常常听的midi的最大的区别,也是和弦数目对铃声效果影响的由来。
和弦是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结合起来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同时或先后发音,叫做“和弦”。传统和声以三度叠作为和弦构成的原则。通常是同时发音。当你在钢琴上同时按1,3,5时所发的音,是一个以1为根音的大三和弦。和弦的好处是声音丰满动听,富有表现力。大三和弦听起来十分响亮,而小三和弦则委婉动听。
所谓电子音乐midi格式是记录每个音的音色、音名、响度、角度、时间等,根据记录查询音色库,得到应发声音。简单的说,每个音轨对应一种乐器,上面以特定的格式记录每时刻该乐器所演奏的乐音。比如,在某时刻被定义为钢琴的音轨上记录着上面所说的135组成的和弦,那么芯片就查询音色库得到所对应的音效,然后合成、播放。所以音色库是关系midi是否动听的关键因素,好的音色库是很占地方的。
手机中记录音乐的方法与midi相同或相似。所记录的全是单音,而复杂的和弦音效没有记录。既然如此,我们的手机为何依然如此动听呢?既然不能在一架钢琴上同时按下“135”,那么就分别在三架钢琴上同时按1、3、5不就可以了,事实上手机和弦正是这样实现的,这样的和弦虽然不如真正的和弦好听,但是从手机里放出来也就差不多乱真了。这种把一件乐器上的和弦变成n件乐器单音的过程,似乎被称为“和弦分解”。如果你常常使用psmplay转换手机铃声,那么当被转化的midi比较复杂的时候,它就会提示“分解和弦数超过16...”同理,很多在电脑上听起来不错的曲子不经分解直接传到手机上,效果就差了很多。你只要用好一点的midi编辑软件看看就可以发现,一曲里面常常有很多相同音色的音轨,每个音轨都是单音。
所以,一只16“和弦”的手机可以实现5种乐器同时发出三和弦,而40“和弦”的手机可以让5种乐器同时发出七和弦,或者13种乐器同时发出三和弦,或者.....“和弦”数目越多,可能组合越多,音色就越丰富。这就是手机“和弦”数目带来的声音效果差别所在。 目前,国内市面上销售的手机,铃声大致可分为单音节铃声、3和弦、4和弦、16和弦、32和弦、40和弦、64和弦等铃声。单音和和弦音声音相差较大;4和弦铃声和16和弦的声音都太单簿,差别也比较大,40和弦和32和弦的铃声差别就不大了,而64和弦和40和弦就差别很大了。总之,3和弦、4和弦是一个档次,16和弦是一个档次,32和弦、40和弦是一个档次,64和弦是一个档次。
对于区分和弦,我们一般的消费者是没有办法听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耳朵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一下子听出是多少和弦、曲子中有多少个和弦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当音乐家了。和弦只是起一个点缀曲子的作用,并不是说和弦数量越多曲子就越动听。 SPMIDI:
与midi几乎相同,只是为了其适用于手机而增加了一些控制信息。
RTTTL:
RTTTL格式是标准的手机铃声格式,已经被许多手机所支持,可以使用Composer for Ringtone这个手机铃声制作利器将一个midi格式的文件来转换制作
WAV(WAVE格式):媲美CD音质
WAV是WAVE文件的后缀名,是微软公司在Windows平台上保存音频信息的资源格式。
在PC上,MIDI和WAVE是声音数据文件的两种主要格式,前者是数据文件格式,后者是波形数字化文件格式,像其他文件一样存在计算机中。常见的CD唱盘也是数字采样技术制作的,只是没有形成文件。因此,WAV音频的音质是可以与CD音质媲美的。然而对于手机来说,WAV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文件过大——1分钟的WAV音频就有10MB之多,试问目前有几款手机能吞得下如此庞大的音频文件。
WAV格式的音频只要用Windows自带的媒体播放器就可以对它进行播放,因此大多数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均支持以WAV做铃声。
AMR(AMR格式):彩信通用语音格式
和ADPCM一样,AMR并不是专门的手机铃声格式,它是被各大手机厂商广泛认可的一种保存手机录音的格式。由于AMR文件的容量很小——每秒钟的AMR音频大小可控制在1K左右,因此即便是长达1分钟的音频文件,也能符合中国移动现行的彩信不超过50K的技术规范,所以AMR也是实现在彩信中加载人声的惟一格式。
然而同样是因为“个头”小,AMR格式的歌曲音质可想而知,经笔者实际操作,阿尔卡特OT756和西门子CX65均可自录铃声并保存为AMR格式的音频文件,但相比OT756所支持的MP3铃声或CX65所支持的WAV铃声,AMR铃声的音量、清晰度、层次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不过作为人声铃声,AMR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制作的便利性——打开录音功能,随手录下的声音均能作为来电铃声,岂不快哉。
由于是彩信通用的音频文件,大部分支持录音功能的彩信手机均可录制和播放AMR铃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能录、能放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设为来电铃声
WMA(WMA格式):微软推崇的音频格式
WMA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是微软力推的数字音乐格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版权保护功能和比MP3更强大的压缩能力。
在微软官方宣布的资料中称WMA格式的可保护性极强,甚至能限定播放机器、播放时间及播放次数,这对于作为版权拥有者的唱片公司来说是一种相当有用的压缩技术。
除了版权保护外,WMA还在压缩比上进行了深化,它的目标是在较低的采样频率下也能产生较好的音质。不过和MP3相比,WMA只能算是“平民中的精英”,虽然64kbps的WMA在波形还原以后的确要好于128kbps的MP3,原因就是低流量的MP3在编码时候丢弃了太多的高频信息,但是在128kbps以上时WMA的音质和文件大小相比MP3而言就没什么优势了。 由于它是微软所研发的技术,因此目前只在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Smart phone上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STY:
有Microsoft公司编制的一种声音格式。
MMF(SMAF格式):MIDI平台添加人声特效
支持机型: NEC N8系列、三星T108、T408、INNO 80、90等
还记得韩国品牌INNO在中国市场上打拼了大半年的两款手机INNO 80和INNO 90吗?他们赖以生存的卖点之一就是“真人铃声”,而这种铃声文件的后缀为MMF。MMF是SMAF格式的文件,SMAF是Synthetic music Mobile Application Format的缩写,是雅马哈开发出来的多媒体数据形式。SMAF的规格被定义为在便携终端器上能够播放的多媒体文档形式;SMAF文档与同类的SMF(标准MIDI文档)等相比,具有尺寸小、表现力强的优点。其实MMF就是MIDI文件的一种,在本质上MMF的工作原理与MIDI大同小异。
由于是基于MIDI平台的技术,手机和弦数目对MMF的人声效果有一定影响,将同一段WAV分别转化为16和弦的MMF和40和弦的MMF,相比之下40和弦的MMF音质明显优于16和弦。
MP3(MP3格式):容量与音质最佳平衡
MP3是MPEG-1 Audio Layer 3的简称,它是一种语音压缩技术,通过特殊的数据压缩算法对原先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可使数码音频文件的大小仅为原来的十几分之一。作为手机铃声,MP3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语音文件压缩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十二分之一。
1分钟的声音文件,用MP3格式存放只需要1M左右。正是由于体积小、音质高,在PC上独霸一方的MP3同样也是手机厂商们的“宠儿”——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纷纷在旗下的最新的产品中加载MP3铃声功能。
既然是“接近”,说明MP3的音质与CD还是有差距的。虽然听上去MP3音乐仍旧具有接近CD的音质,可相比能挑战CD音质的WAV,还是稍逊了一筹。
ADPCM(ADP格式):从录音功能演变出的铃声格式
支持机型:LG G810、飞利浦9@9C等
ADPCM又可称为ADP,这种格式常用在MP3机和手机的录音方面,它其实也是一种编码格式,优势是文件体积更小。然而,如果你对人声铃声的音质要求较高,那么ADP的表现肯定会让你失望,由于只是一种以录音为主要职能的音频格式,ADP处理一些简单的人声还可以,可面对层次复杂的音乐或歌曲,其音质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飞利浦手机均支持ADP铃声,如530、535和9@9C等。在制作ADP铃声时,为了获得相对最佳的音质,应该用WAV音频文件来作为转换所需的源文件。
PMD(CMX格式):
cmx是用于cdma网络制式的一种技术。它允许PMD文件中包含文本、图片、动画和声音,这些所有的元素集成在一个比较小的文件中,可以在手持设备之间进行传输。PMD文件包含音频和(或)视频。BREW2.0可以播放混合音频和视频的PMD文件,BREW1.0和1.1只能播放音频文件。在设备上播放PMD文件要有OEM支持。
IMY(iMelody格式):
这是被专门设计用于EMS中的铃声,与2000年由爱立信提出,并与2001年6月得到3GPP认可成为标准,i-Melody铃声基于文本的方式标志音调,它的标准化工作由IrDA负责。支持EMS的爱立信以及现在的索尼爱立信手机型号多采用i-Melody铃声格式。
作者:
狂躁症
时间:
2006-8-7 18:16
多谢高手指点~
作者:
kobe801026
时间:
2006-8-8 01:57
标题:
回复:请高手进来做扫盲工作
1、各自的特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MP3特点:音质与wav相比无太大差别(人耳几乎无法分别)
缺点:压缩的东西,信息肯定会有损失。
Wave特点:音质最佳
缺点:存储所需空间大
Midi特点:模拟各种乐器,存储空间小
缺点:音效一般
mmf特点:可以将midi与人声合成
缺点:支持的手机目前还不够多
2、哪个的音色最饱满
如果是Mp3和Wave比的话,当然是Wave音色饱满
如果是midi和mmf比的话,mmf一般效果要好于midi
3、分别用什么工具制作
Mp3和Wave比较专业的工具是cooledit
midi比较专业的工具是cakewalk
mmf可以使用Yamaha的官方工具
4、和弦好像还有不同的级别,怎么区分、识别不同的手机适用哪些和弦?
答:手机的所谓和弦,是指乐曲中的最大同时发声数。
手机分4、8、16、24、32、40、48、64和弦等等,其实就是说手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最多支持的音色数量。就跟你听2重奏,4重奏,小乐队,和交响乐团的区别一样,演奏的乐器数量越大,我们听到的歌曲内容就更丰富。
手机适用哪些和弦,最好参看相关的手机资料来获得信息。
5.制作铃声有些什么小窍门?
答:如果不是搞原创的话,首先要熟悉你要制作的曲目,再之后就是你对软件的驾驭能力,以及使用的熟练程度。
作者:
LEO
时间:
2006-8-8 02:06
kobe801026 版主回复的很专业
呵呵,不愧是专业做音乐的人
有几点补充的意见
WAV格式如果是无损其采样率大约是2000K以上,一般歌曲从CD中读取后的大约是40M-60M
现在的手机支持WAV格式,其采样率都低于64K
MP3将会是以后手机都支持的格式
压缩MP3采用VBR模式lame编码192K以上,人耳试听基本和CD效果无异
不过手机铃声采样率一般建议64K足够
作者:
hpwp
时间:
2006-8-12 12:01
谢谢几位了,真是受益非浅
作者:
sh830603
时间:
2006-8-16 20:04
你们太辛苦了
光看不顶真不是东西啊
呵呵谢谢你们了
作者:
冷空气
时间:
2006-8-16 23:32
谢谢各位高手指点,但小的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有的MP3文件那么小,有的又那么大,小的文件易于收藏,但大的又不会压缩,怎么办?
作者:
KEN
时间:
2006-8-18 01:45
现在都开始流行AAC格式了,音质比MP3好,体积比WAV小.........
作者:
elaineji
时间:
2006-9-4 23:06
为什么我下载了到手机上说字节大于51200?如何处理?
作者:
LEO
时间:
2006-9-6 02:29
引用:
原帖由
elaineji
于 2006-9-4 23:06 发表
为什么我下载了到手机上说字节大于51200?如何处理?
手机内存小?
作者:
djhrqdphrq
时间:
2006-9-6 17:04
又学到了新知识哦
作者:
g00852
时间:
2018-4-24 21:17
感谢楼主,不辞辛苦
欢迎光临 手机铃声之家 (http://hcr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