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民谣摇滚
[打印本页]
作者:
Rambler
时间:
2005-12-5 22:12
标题:
民谣摇滚
1、 背景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充满了动乱和麻烦的时期。肯尼迪于1963年被暗杀以后,约翰逊继任总统。局势动荡不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首先,是民权运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一直干拢着美国社会,不断地引起反抗和斗争。直到1964年美国国会才正式通过民权法案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
其次,是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给美国带来了巨大伤亡。青年学生反对美国卷入越南内战,到处举行群众集会、游行示威。但约翰逊总统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反对,继续扩大战争,使越战在整个60年代逐步升级,造成年轻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空气和水的严重污染;石油、煤气的短缺;森林被乱砍乱伐等,也使许多人对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离开了大城市、离开家庭,来到郊区或乡下,组成社团,过着一种简朴的群体生活。他们反对权威、反对传统(包括传统文化)、反对既有秩序。他们在服装和发式方面也反其道而行之,越古怪越好,而且还普遍服用致幻药物。因此他们得到一个外号叫"嬉皮士"(Hippies),指生活在既定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青年人。
最后,性解放也是60年代的一个突出现象。对"性"的传统观念产生怀疑和轻视、不合法的同居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结婚的生活方式。"自由"两字的含义不仅意味着要结束种族歧视,也意味着对上一辈性观念的反叛。
在这种背景下,摇滚乐构成了60年代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反映和影响了当时一代青年的情感和愿望,说出了他们对人生、对社会、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60年代的摇滚乐与50年代相比,思想深度显然更进了一层。这些,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以鲍勃·迪伦为代表的民谣摇滚(Folk Rock)之中。
作者:
Rambler
时间:
2005-12-5 22:12
2、 鲍勃·迪伦(Bob Dylan)
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民谣演唱的都是比较严肃的社会性题材,如"金斯顿三重唱组"(The Kingston Trio)和"彼得·保罗和玛丽"(Peter Paul and Mary)三重唱组等。他们避开商业性的摇滚乐而独自发展,与摇滚乐没有联系。但是,有一位来自民间的歌手,把这两者结合到了一起,而且对摇滚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就是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于1941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思一犹太人家里,6岁时迁往附近的小镇希宾。迪伦从小对摇滚乐就很有兴趣,并自学吉他、口琴和钢琴。他曾广泛旅行,对社会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等问题都有亲身感受。1959年入明尼苏达大学念了三个学期,退学后,在咖啡馆演唱。这时,他发现了民谣,认为民谣中有关时事的歌词比摇滚乐要有意义得多。1961年,迪伦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1963年一首《随风飘逝》(Blowin'in the wind ,例34),使其成为青年人的偶像。迪伦的嗓音粗糙,带有鼻音,自己弹吉他伴奏,有时还经常出现口琴独奏(他在脖子上套一个架子,支撑口琴)。
关于迪伦,不论是他的社会抗议、民谣摇滚、乡村摇滚、超现实主义的歌词,还是皈依基督教(1977年,迪伦声称自己是再生的基督教徒)等,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一位出色的歌手和词曲作家。特别是他的歌词创作,含义深刻,富有文学性和哲理性,经常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虽然有时也有点晦涩难懂,但总的说,他对摇滚乐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摇滚乐的歌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作者:
Rambler
时间:
2005-12-17 14:00
:)
作者:
甲天下
时间:
2006-3-26 21:37
标题:
支持
支持摇滚音乐
欢迎光临 手机铃声之家 (http://hcr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