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蛇出品,必是精品
一少年,一猛虎,一段南太平洋上波澜壮阔的漂流旅程。业内最期待的李安3D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终于在22日零点登陆内地银幕,揭开庐山真面目。该片在十五大城市的电影排片率高达25.47%,首日排映一举压下《2012》(3D),拿下排映冠军。从零点首映开始,微博上就被一睹为快的影迷们刷屏。“画面唯美”、“音效震撼”造就了这部零差评海上版荒野生存。影片至今在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上好评率高达94%,《纽约邮报》甚至直接宣称该片是年度最佳电影。
画面美到不可思议,“派”不以说故事见长
记者一早赶到南京万达影城河西店IMAX厅,已有很多影迷在排队等待购买《少年派》的IMAX电影票。长达127分钟的观影过程,观众端坐屏息,在紧凑的叙事节奏中,几乎没有人窃窃私语。直到后来凶猛的老虎现身,震撼的咆哮和逼真的画面让身边观众惊叫连连。
影片开场半小时,讲述主角“派”在印度的生活,各种热带动物登场,将观众带到粗犷的动物世界。高潮出现在40分钟后的船难,现场感极强的电闪雷鸣和翻滚的海浪让人身临其境。船难、绝望、求生、挣扎,起承转合有逻辑地娓娓道来。少年“派”一个人被抛在救生艇上,眼看鬣狗、红毛猩猩、受伤的斑马和孟加拉虎相互厮杀,最终只剩少年和老虎理查德·帕克共存。
看《少年派》的观众,无不被IMAX下的唯美画面,精致的景深3D效果折服。恐怖海难、狂风暴雨、急速飞鱼、夜光水母、海豚、鲸鱼群、满天星光,李安用梦幻恢弘和色彩艳丽的场面将观众带入深不可测的海底世界。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奇幻元素让观众在观影时全程无尿点。坐在记者身边的观众连声感叹:“从没见过这么美的海和这么漂亮的景色。”“美得不可思议!”“真是遗憾没带上相机啊!”
《少年派》很难拍,一少年一猛虎在海上漂流,弄得再好,也只是个海上求生的冒险故事。因此《少年派》并不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情节剧”,李安已尽力加料,少年派一会碰到大风浪,一会又遇飞鱼,又上了食人岛屿,故事比较紧凑,观众整体观影不会无聊,而李安在片中关乎人性、生存意义和信仰的心灵主题,也化整为零地置入,尽量避免不长篇大论。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有观众觉得《少年派》的故事不够好玩,技术大过故事。可见,以李安的功力,两者兼顾,也并非易事。
《少年派》不煽情,却让你感动
长达227天的对峙,让“派”对老虎的感情从恐惧到依赖,对理查德·帕克的惊恐让他保持警醒,而为了找食物喂饱老虎则让他乏味的漂流过程有了目标。李安绝不滥用温情,《少年派》也同样,虽然和老虎相处227天,但李安仍没有在这个动物身上滥煽情,相反,很现实地表现了它和派在海上的命运周旋。有个情节是派看了逃生艇上的生存手册:“若与大型动物同存”第一步要让它习惯你的存在,第二步,要划清自己的地盘……第四步是可能前面三步都失败。还有一个情节是派为了不让老虎吃了自己,给它钓鱼,老虎也跃下大海捕鱼,看似和谐的相处,突然老虎调转头冲向他……而终于上岸之后,派筋疲力尽躺在沙滩上,瘦骨嶙峋的老虎缓缓走向丛林。派说:“我一直以为它会回头看我一眼跟我告别。”而即将走入丛林时,老虎顿住了,观众的想法和派一样,“回头吧,回头吧!”但老虎却一直没有回头。“派”看着老虎离去的方向,流下了眼泪。在重述时,中年“派”说了句足以列为残酷语录前三的话:“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遗憾的是,我都没能好好的与他们告别。”许多观众看到此处,和派一起,感动飙泪。
如果是一般导演,肯定会让派和老虎来一段煽情式的分离戏码。但李安没有,这也是电影和小说中最想要探讨的,派的父亲说:“老虎不是你的朋友,你从它眼中看到的,只是你眼睛的投射。”如今这样一个分离,让你千回百转,可以念想很久很久。
结尾发人深省,你相信哪一个故事
在技术层面上,《少年派》可以说是达到电影工业的极限之作,但情节重点处李安还是表现出独特的情感拿捏,毫不拖沓啰嗦,结尾处对人生和真理的探讨,把电影的意义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影片传递出的动物与宗教给“派”带来的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这种纯精神层面的冲击要求观众从更高层面理解李安。《少年派》讲了两个版本的故事,第一个,是电影呈现出来的,派和老虎的漂流故事。另一个,是在病床上的派讲述给调查人员的,水手、厨子、妈妈和派一起漂流的历险,他们互相杀害最终剩下了派一人。第一个漂流故事,更像幻想,调查人员不相信;第二个,凸显人性残酷的一面,但却显得更接近真相。结局由观众来选择,这其实是来自无神论国度的李安,深入到基督教世界、印度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里,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思索宗教情怀和价值问题。李安曾说:“这部电影不只具有娱乐性,也希望观众看到它的深度。希望结尾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更可贵的情感。”他又说,“我只负责把故事讲出来,现在,故事是你的了!”昨天,微博上已有人为相信哪个故事争论得不可开交。就如中年派告诉作家:你相信第一个,那么你离神更近了。而第二个故事打破你的想像,把你扔回残酷的现实中。这大概便是“少年派”的魅力所在。不管你最终选择相信哪一个故事,李安都赢了。
扬子晚报记者 马彧
■观影指南
少年与虎各有隐喻
昨日,李安导演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内地上映。藉由电影的全球宣传,中国观众才对“派”这个与虎同行、与海搏斗的印度少年熟知了起来。
到底该念“派”还是“屁”
印度少年“派”的名字其实是圆周率“π”的意思。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英文原版标题为《Life Of Pi》,主角Pi的名字曾被误读过不少次,如被叫做“少年屁”。到底该念“派”还是“屁”?电影版引进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干脆将Pi直接翻译成了“派”。在小说中,Pi是“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简称。由于“派西尼”的发音很像英语中的“小便”,Pi经常被同学取笑,甚感苦恼,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圆周率π,也就是Pi。π是一个有趣的数学常数,它没有规律,无穷无尽,以无限的无规则形式计量着完美的形状“圆”,衍生出理性之外的无垠想象力空间。这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名字,在印度少年的漂流成长故事中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符号。
老虎名字映射真实吃人船难事件
与派一起在海上流浪的孟加拉虎名叫“理查德·帕克”,这个听着极其普通的名字也与故事内容遥相呼应。“理查德·帕克”原是历史上真实吃人船难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四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三名机组人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饥饿和绝望战胜了理性,三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德·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得以生还。此外,在爱伦·坡的长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亦有叫理查德·帕克的海难食人故事,在真实历史中的1846年,另外一起沉船事件中也有名叫理查德·帕克的遇难者。漂流、食人、自相残杀等情节的暗喻衬托着派的奇幻旅程,更显示出后者的震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