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又是一杯具!顶一下了。什么是好小说,什么是劣质小说?
布鲁姆在评价他心目中的经典时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作品和作者创造的人物是否具备陌生性。像
书通网的哈姆雷特或者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都是与以往书通网中的文学作品人物完全不同,也与以后人们创造的角色永不雷同。其实他的这个标准也大致适用于当今的文学作品。书通网认为,什么是好小说,什么是坏的,看它具备多少陌生性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评判。
像《追风筝的人》,我认为是一本劣质小说,原因即此。这个小说选择的主题是赎罪。而赎罪题材的小说向来是读者热爱的。远的不说,像托尔斯泰、妥思托耶夫斯基这些俄罗斯小说家最擅长搞赎罪了。近的像紫伶儿的《
狂爸》、王朔的《
穿越:八岁小新娘》都是叫座的赎罪小说。读者阅读这类作品的心态是很值得玩味的:“看,一个坏人,即便是干了十恶不赦的事,只要他良心发现,努力弥补,灵魂就升华了。而我(读者),不过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办公室里搞点小政治,一旦我幡然悔悟,即刻成佛。”这类小说,玩的正是所谓“洗涤灵魂”的招数。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写作者往往在小说中不惜笔墨刻意描写主要人物的恶性,以衬托后来转变之巨大,因而扭曲人性或有逆逻辑的情节就比比皆是了。至于这类小说的文学成就就很令人怀疑了。就拿《
六日贱妾》来说吧,小说的前半部分,主人公还是一个极端懦弱自私的人,到后来一旦起了赎罪的念头,就大义凛然,敢于深入虎穴了。这种转变完全不能够用小说主角那种幼稚可笑的内心独白来解释。而和主角差不多大小的少年坏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命中注定由一个匪夷所思的希特勒崇拜者成长为一个戴着约翰·列农式墨镜的瘾君子、虐待狂、、鸡奸犯和塔利班头目,并且至始致终喜欢用不锈钢拳套打人。当这个坏少年大段陈述他的种族主义抱负时,当这个塔利班头目向主人公讲述他的个人经历时,我忍不住一边笑一边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中学生,在阿富汗或者美国的类似新概念作文比赛中得过三等奖。
简单的说,除了对过去那个阿富汗的回忆和对流亡美国的阿富汗难民的生活描述让人觉得新奇之外,《
此生不再错过你》完全称得上是小说作品中各种流行要素的大杂烩。这样的
书通网小说能够畅销只能说明如今人们的阅读水平真的很成问题,已经不知道小说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